关灯
护眼

    这种新奇的玩法,这些知府没见都没见过,还要要新增七八个官吏部门,隶属于江夏省,不属于朝廷财政,还直接要把管理范围扩大到乡镇,不搞乡村士绅自治。

    十几个知府越看越感到窒息,沈瑜这改革范围太大了。

    不仅涉及土地和官吏,那些教育和商业也都涉足,推动各府县公司、工厂发展,支持地主转型成为企业家,保证各地的治安水平。

    “王爷,您没有在开玩笑吧!这单单是土地改革,我觉得就要闹不少幺蛾子,您看咱是不是得适当调整一下,还有您这官吏下乡政策,这....”

    几个知府异口同声的说道,从地主手里抢土地就能要了他们老命,要是得罪了这些地主士绅恐怕以后都没人听他们话了。

    “怎么?干不了?”

    “你们还真把士绅地主当回事了,本王杀得了韩家,这些屁大的地主还能跟本王作对吗?”

    “各位知府也知道,本省也有不少土匪,你说要是把豢养土匪的帽子扣在....”

    沈瑜笑呵呵的看着这些知府,别有用心的暗示道。

    在他的眼里,这些地主他娘的就守着那几百亩地,不思进取,不知道把钱投入到工业中,就以小农思想自安于世,非得要人拿镰刀和锤子放到头上才会老老实实的洗心革面。

    现在的沈瑜已经够仁慈了,让他们交出一半土地,由他出面收购,要钱没有,只有兑换券和股权。

    沈瑜决定投入钱财创办企业,拿着这些地主的钱帮他们入股,3年后才能给他们分红。

    真要碰上刺头地主,那就别怪他刀子不长眼,手下四万多士兵可要磨刀霍霍宰了他们。

    “这地主们能心甘情愿拿出一半土地给佃户和贫农吗?”

    “还有王爷您说这农业增产100%,封地内烟草管制,征收70%的烟草税,这有些不切实际吧!”

    襄南府知府刘文斌开口指出了沈瑜在计划书中说的农业增产。

    “农业翻一番很难吗?刘知府告诉本王你们襄南府田地平均产粮有多少公斤。”

    “王爷,您不下地这话说的太大了,我们府的田地中,上好的土地每亩大米产量300斤,两年能种三到四季,像是那些旱地或者不好的土地,大米亩产也就120斤到180斤。”

    “王爷,您不要听着多,这大米可是带稻壳的,真正能吃的大米还要打个7成。”

    “您要是说种植番薯,在下无话可说,那些百姓虽然吃了白番薯饿不死,一亩烂地浇浇水也能亩产2000斤以上。”

    “但吃多了会让百姓腹部疼痛而死,王爷天天能吃到油水,百姓可不一样。”

    刘文斌看着沈瑜初出茅庐的样子,感觉怎么跟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一样,想要粮食亩产多一倍,难如登天。

    沈瑜听着刘文斌的话,手里不断的转着核桃,这刘知府的话跟他想的差不多,现在这田地没有化肥,亩产提高太难。

    根据他的了解,现在大明的农业税率大概是20%(朱元铮刚加征准备打仗),平时大概是14%左右,这对于有田地的贫农还算能养家糊口。

    对于没有自己田地的佃户来说,他们不仅要交农业税,而且还要受到地主的盘剥,虽然大明律法规定地主不能征收超过37%的租子,但这些胆大包天的地主竟然能收45%。

    到最后这些地主还会把这口高租子的黑锅甩给朝廷,说朝廷打仗加征的,不知情的朝廷成了背锅侠。

    这样算下来,佃户一年的收入65%都要被拿走,仅剩下那一点粮食养活一家人。

    现在大明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算是老天赏饭,这几年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被如此压榨的农民也还能勉强度日。

    为了解放封地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沈瑜这次说什么也要对这地主们挥刀。

    面对刘文斌说亩产翻一倍的质疑,沈瑜当然可以轻松化解,毕竟他有外挂系统,系统给他赠送了籼型杂交水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