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伴随着清晨的鸟鸣,临安城渐渐苏醒,白氏书坊里却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修理字模的木工组不断敲打錾子,发出杂乱的丁丁响声。

    后院,一夜没有停过的熔铅炉的高温烤的书坊房屋上积雪都融化了。

    车间里,一溜排下八张大开页的印刷铅板,十六个工人站在铅板前两两配合。

    无数次重复之后,他们的动作已经如机械般精准,只见两人之一拿着鹿皮滚筒,沾了一点油墨,飞快在铅板上推出薄厚合适的一层,另一个工人将裁好的纸张放在合页式的网格上,再把合页式的网格往涂好油墨的印刷铅板上一合,马尾刷一扫,打开合页,原本的一张白纸便清清楚楚的印上了文字和图案。

    将印好的报纸揭起放在一边,马上有夹纸工人将报纸用夹子夹到挂在车间里的晾干绳上通风,等报纸油墨干透后,还要根据排版,在背面再印刷一次内容。

    印刷好的报纸一份份整理好,被五十份一摞的打成捆,由吴四三亲自监督清点,然后装上送货的小马车。

    虽然春鸣新报一周才发一期,但为了打开报纸的名气,白鹏飞决定创刊号隔日一发,连发三期,所以白氏书坊的工人每天都要印出足够数量的最新报纸,使得这群申朝书坊工人,也第一次尝到了代工厂无休无止工作的滋味。

    第一批五十份样报出来后,吴四三亲自叫人提着,赶往书坊隔壁的春鸣新报报社。

    报社的办公室里,白鹏飞、张春望、报社仅有的五个记者,都在焦急的等待。

    七人包括白鹏飞都没办过报纸,为了确定创刊号的内容,昨晚七人一直讨论到深夜才定下版面安排,交付隔壁的白氏书坊排版印刷。

    因为临安夜里会宵禁,所以他们都是一夜没回家在报社办公室里窝了几个时辰。

    吴四三进屋时,只见办公室的地上胡乱丢着昨晚煮的宵夜,满地的费稿纸,仆人正在熬煮提神的浓茶,七人则都是顶着大大的黑眼圈,一副精神不振的模样。

    “第一批报纸印出来了。”

    吴四三一嗓子,七人全部惊醒,五个集采编工作于一身的编辑兼记者最先各自拿起报纸查看。

    陈彦超顶着个黑眼圈,胡子拉碴。

    七天前他加入了春鸣新报报社,成为了一个记者,当天下去就被白鹏飞派了采访任务。

    白鹏飞让他去采访城东一户妻子背叛丈夫和奸夫逃跑不愿回家的事情。

    陈彦超开始时什么也不懂,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询问情况,结果差点被那家的丈夫打了一顿,最后只能空手而归。第二天他把事情跟白鹏飞一说,白鹏飞耐心指导他采访技巧,陈彦超才一点点摸索出了一点采访当事人的策略。

    当天采访到一些内容后,他便把那个新闻写成了报道。

    写出报道时他的心里也是很没底的,没想到白社长一看,居然表示他的报道很好,简单修改之后,便决定将它作为春鸣新报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新闻。

    而且白鹏飞还表示报社录用头版新闻的稿费是千字一两,他的文章有四千字,所以直接给开了八两银子。

    陈彦超只觉得受宠若惊,他以前虽然自负有些文才,但也只是在一群穷儒户面前算得上厉害,却是从没想过自己的文章居然能被大人物如此看中。

    想到自己的报道就要付梓刊印出现在全临安人面前,他更是觉得像做梦一般。

    此时拿着崭新的,还带着印刷车间热度的报纸,陈彦超看到头版头条上自己写的新闻,脑子都是晕的。

    自己的文章要被全城人看到了,还能因为写文章挣钱,而且一挣就是六两,足足抵得上过去自己两个月的收入。如果放在七天以前,陈彦超甚至不相信如此美好的事情会降在自己头上。

    现在他只觉得加入春鸣新报是自己一生所做的最好的决定。

    春鸣新报一期选取刊登两到三个新闻报道,五个记者都是底层儒户,作品哪里有被印刷出来的机会,所以拿到报纸后,能够被印刷的三个记者自然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被印成铅字的文章。而报道没有被入选的两个记者也专心致志的看着,虽然报道没有入选,但这期报纸从排版到内容审核都是他们一起完成的,因为耗费了他们许多汗水,所以拿到报纸时却也一样激动。

    白鹏飞拿着报纸随便翻看,仔细检查有没有排版错误,再三看过没发现问题后,他才抬头看向张春望。

    “那就发行吧。”

    白鹏飞也有些紧张,春鸣新报虽然挂靠在春鸣社旗下,却是全部由他投资的,加上买孙家班的钱他现在已经身无分文了,如果报纸失败,他说不定都要羡慕财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