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另一边,赵云成功击杀蹋顿,帮助己方赢得了大战的胜利。

    蹋顿死后,乌桓人群龙无首,当即就失去了最后的战意。

    不过游牧民族都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虽然作为老大的蹋顿已经死了,但是其内部还是有许多首领的。

    现在大战确实已经结束了,齐军也取得了胜利,但乌桓人又该何去何从却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齐军这边,赵云自然是打算劝降乌桓人的,一但成功就能兵不血刃地全取塞北地区。

    然而这种事情还得等到高欢到来才能决定,毕竟高欢才是主公,作为大将的赵云并不能够逾越。

    对于乌桓人来说,此时的他们确实畏惧齐军的兵锋,但燕军到来还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的。

    因此,在蹋顿被斩杀后,乌桓人内部逐渐起了分歧。

    此时,齐军驻扎在了柳城以南二十里处,乌桓人则是退兵回到了柳城之内。

    作为要塞,柳城还是十分坚固的,且足够容纳二十万之众。

    在斩杀蹋顿之后,赵云本可以下令继续进攻乌桓人,可他并没有这么做。

    一方面是齐军的本钱不足,一共只有三万骑兵,再战下去也只会徒增伤亡。

    一方面是乌桓人已经群龙无首,赵云要的是他们投降,而非是制造屠杀。

    另一方面是高欢率领的主力还未到来,没有步兵的话,单靠骑兵也是不可能占据塞北的。

    因此,在初战告捷之后,齐军反而是就此驻扎了下来。

    反观乌桓人方面,虽然他们退回了柳城,但他们依旧不打算投降齐军。

    一方面是燕军的援军就要来了,到时候和齐军之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一方面是乌桓人的家眷都在燕国腹地,一群大老爷们就算投降了又能怎样?到时候家人们不都得完犊子吗?

    另一方面则是乌桓的各部首领各有心思,有人主张等待燕军到来,有人主张据城死守。

    总之,虽然乌桓人群龙无首,但他们一个也没想过要投降齐军的。

    虽然今日一战是乌桓人败了,乌桓人也确实畏惧齐军,但说到底他们的人数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换句话来说,齐军虽然赢了,但并没有将乌桓人给打服。

    再者,乌桓人早就依附于燕国了,事到如今又怎么可能会服齐军呢?

    总之一句话,齐军的意图打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此次北伐也注定无功!

    要想让乌桓人臣服,齐军就必须要灭了燕国,至少也得一战打得燕军伤筋动骨才行。

    因此,在燕军还没有到来之前,齐军的此次北伐就还没有结束。

    只可惜赵云并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想的只是等待高欢大军的到来,从而再处理乌桓人的问题。

    至于燕军是否到来,说实话赵云并不在意,就算来了也顶多再打一场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