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仙界凡人大多也追求仙道,对人道统治不太热衷。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自然也有一些圣人建立仙国城府。

    凡人世界大多是以城池为邦治,太乙天便是这个例外。

    因为这一方天庭下还有一个凡人仙国,便是赵家后人建立的国度。

    天庭便是仙界正统,故而凡人也不敢随便立国,最多建个城市聚集一些凡人,形成坊间社会。

    正是源于青华大帝的关系,赵家后人建立了仙国,但也未敢称帝,以王者自居。

    据说赵氏仙国的国王也是一位仙王,却热衷人道,建立政权后至今已有五千多年。

    “没想到仙界也有国家,真是有意思。”

    燕云一身道士装扮,手上还拿着一杆拂尘。

    他和青华并肩走在青华城的大街上,这仙界的城市就是比人间宏大。

    上千里的范围浩瀚无边,云中塔楼、山顶庙宇比比皆是。

    这还仅仅是赵氏仙国的都城,外围还有百里大城十数座,县郡村镇更是数之不清。

    化妆成道姑的青华大帝无奈苦笑。

    “我成仙后便断绝了和家族的联系,就是怕他们打着我的幌子生事,没想到还是难以杜绝这种私欲。”

    “嗨,这也不算。有个国家挺好的,至少这普罗大众得到了庇护。”

    “这些事我也不好管,毕竟是我出身的地方。

    “虽然说现在已经没有了血脉关系,但也不至于刻意打压。

    “就是他们打着我的幌子立国我十分不愿。”

    “不至于不至于。家中出了贵胄这本就是荣耀之事,凡间百姓都习惯传颂传颂。”

    “你是因为从人间来的才想起来到凡人的城市落脚吗?”

    “倒也不是,俗话说大隐隐于市,我现在需要安安稳稳地修炼几年,这凡人市井便是最好的选择。”

    燕云和青华沿街闲逛,留意着街头出售的大宅子。

    青华城内待售的宅子还真不少,入门后走了不过二里地便遇到了七八桩挂着出售牌子的大宅子。

    这可不是普通的小门小户,而是王府大道的正街,千里之遥一眼望不到尽头。

    仅仅宽度就有百余丈,可以说随便一幢宅子的门前都能媲美一片广场。

    宅邸内部则更加恢宏,大多都是一座座复合式的园林。

    地下有密室,地上有花园,亭台廊榭样样俱全。

    高楼大厦之间连接悬索,浮桥悬台,空中花园。

    楼顶之上又有天台凉亭,云山雾罩正是人间仙境。

    只是这些宅院全都不符合燕云的期望,他想要类似人间的那种合院,有一个大院子的那种。

    可惜仙界城市和人间有很大的区别,正所谓天上人间,云壤之别。

    “你想要的那种宅子在闹市间应该很难寻到。”

    青华随口提醒了一句。

    不知为何在山中修行了数千年,如今重回人间不但没有陌生感,反而有一丝亲切。

    尤其是化妆成凡人逛街,好似回到了那纯真的年代。

    不知不觉青华的心境发生了一种变化,她渐渐明白燕云为何要来到凡人的世界修行。

    尘世间的人情世故才是仙人们最应该进修的东西。

    青华还好一些,至少经历过十余年的人间经历,哪怕尊至大帝依然还保留一丝人性。

    然而其他大帝,也不说大帝,哪怕普通仙神还保存人性者也并不多见。

    纵然是从人间飞升上来的神仙,在修行的过程中也都渐渐地迷失了本心,放弃了平凡的人性。

    当然这个没人性并不是骂人的话,只是说他们心中对人情的牵挂渐渐地消失了。

    失去了凡人的那种七情六欲,所谓神仙无欲无求便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实际上神仙怎么可能没有欲望呢?若是没有欲望哪一个又能忍受无数年的孤寂独坐修行呢?

    或许永生便是神仙们最大的欲望,但如果没有了人情世故,纵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里好像真有个空院子!”

    冷不丁的青华指向前方的一幢院子出声提醒。

    燕云寻迹望去,掠过三座楼宇大宅之后果然看到一片空旷的宅院。

    行至门前果然挂着待售的牌子。

    不同的是这幢宅子门口没有负责日常维护的小厮,燕云元神渗入高墙发现这就是一个空院子,尚未建设房屋。

    可能是专门留出来的空地,出售给有燕云这种需求的贵人。

    这院子四四方方,边长能有百余丈,对仙人而言不算大,但在人间绝对属于豪宅了。

    几乎可以低得上一方小村落。当然,只有院子的话那自然还算不上宅子。

    牌子上贴着一个灵符,很显然是传讯的符纸,最简单的那种,只要揭下来另一边的符纸便会有所感应。

    燕云毫不犹豫地揭下了符纸然后耐心等待。

    仙界的城市唯一不美之处便是没有叫卖的小贩,少了一丝烟火的气息。

    甚至店面也很少,除了入门时见到一座酒楼和客栈还没有见过其他的店面。

    当然,也可能是还没有到闹市的缘故,毕竟千里大城这才仅仅走出了三十多里。

    不过街上的行人倒是不少,虽然也算不上络绎不绝,但三三两两或消遣或赶路的人迹倒也十分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