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辽国的衰败其实从辽圣宗驾崩之后就开始了,突出表现就是宫廷政变频发。

    辽圣宗的元配皇后萧菩萨哥没孩子,于是就收养了圣宗元妃萧耨斤的孩子耶律宗真为子。正常情况下被皇后收养也就意味着孩子身份有庶子变成了嫡子,不出意外将来要继承皇位,可萧耨斤也不知道是嫉妒菩萨哥人美心善还是记恨抢走了自己孩子,反正从辽圣宗在世时就怀恨在心,常常在圣宗面前诬陷她。

    圣宗是个明白皇帝,谁对谁错看的门儿清,但毕竟后宫女流之辈,圣宗也懒得跟她们多计较,多次敷衍萧耨斤之后也没再放在心上。

    圣宗驾崩后,太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菩萨哥和萧耨斤两宫太后同朝而治,萧耨斤很快便纠集自己娘家的契丹贵族污蔑菩萨哥娘家人,出手快准狠抓捕了多名菩萨哥娘家高官,北府宰相萧拙卜、国舅萧匹敌都被处死。

    有关部门很快凭借着从娘家人那里搜查出来的“证据”顺藤摸瓜查出菩萨哥谋反的线索,萧耨斤坚持要处死菩萨哥,兴宗坚决不同意,说太后将自己养大,待自己恩重如山,绝不能伤太后性命。

    自己亲生儿子居然转投政敌的阵营,萧耨斤气得火冒三丈,可兴宗毕竟是皇帝,在兴宗的授意下,菩萨哥最后被迁往上京。

    迁居上京的菩萨哥后来没多久就被萧耨斤派人害死了,兴宗知道后为时已晚,只得无奈接受。但人要是作死就不会只作一次,萧耨斤除掉正宫之后膨胀了,觉得应该有更大的追求,想起年轻时候曾在承天太后宫中服侍,要是能够学习前任太后萧绰青史留名那当然最好。

    辽国二百多年历史那么多萧太后,可唯一能被后世记住的就只有一位小字燕燕的萧绰,人家在辽国的地位是领兵打仗真刀真枪一仗一仗打出来的,给国家争取了多少和平稳定,你萧耨斤除了搞阴谋政变还会啥?就凭你也配跟萧绰相比?

    想要控制辽国军政大权必须要控制住皇帝,可问题是兴宗当时已经十八岁了,自幼与菩萨哥感情深厚,对萧耨斤害死菩萨哥一事非常不满,萧耨斤也觉得控制不住自己亲生儿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废掉兴宗,改立自己小儿子耶律重元。

    失心疯的萧耨斤千算万算没想到,自己两个儿子兄弟间感情好得很,耶律重元跑去告诉了哥哥老娘要废皇帝的消息。

    皇帝被废,下场一般都比较惨,兴宗一看不能再坐以待毙了,趁着萧耨斤到行宫避暑期间率皮室军亲军直奔行宫,历数萧耨斤罪状并在军前宣布废除太后尊位,贬去圣宗陵墓守灵。

    萧耨斤的麻烦解决了,兴宗却又亲手制造了另一个大麻烦,弟弟耶律重元在政变中投靠自己,兴宗便给予了超规格的信任和恩宠,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弟。

    兴宗搞的这么一出皇太弟可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要知道中原王朝从来都只有皇太子这么一种称号,就算要兄终弟及也不能给弟弟上封号,完全可以学习五代时的做法,亲王尹京就行了。

    可兴宗偏不,咱大辽帝国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硬是发明创造出来皇太弟这种封号,不过联想起辽国初年混乱的继承顺序,在辽国这里,什么样乱七八糟的封号好像都不算离谱。

    如果说只给封号倒还没多大危害,后来兴宗又让耶律重元参与朝政,皇太弟发表意见谁敢轻易反对?逐渐的辽国朝中诸事都有耶律重元做决策,耶律重元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亲信。

    兴宗在位二十多年,耶律重元也当了将近二十年的皇太弟,然而兴宗驾崩前下诏,由皇子耶律洪基即位,是为辽道宗。

    好嘛,合着让我当了二十年的皇太弟,最后都是忽悠我的,皇位还是传给自己亲儿子。面对与皇位擦肩而过的事实,由弟弟变成叔叔的耶律重元一肚子怨气。

    道宗很聪明,即位之后为了缓和矛盾,加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

    道宗的一系列安抚动作并没能打消耶律重元的不安心理,曾经触手可及的皇位到头来如同镜花水月,恐怕任谁也不会轻易放下念想,不仅耶律重元自己心心念念着辽国皇位,连耶律重元儿子耶律涅鲁古也有这个心思,爹当了皇帝,百年以后就是自己。

    于是,在自己的执念和儿子的撺掇下,耶律重元终于决定,反他娘的。辽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七月,耶律重元父子趁道宗在滦河附近太子山狩猎时起兵谋反,纠结了北院枢密使萧胡睹等多位朝中重臣率所部亲兵四百余人杀向道宗行营。

    辽国皇帝四时捺钵,马背上治理国家,带兵打仗那是本职工作,眼见皇太叔杀过来了,道宗也不含糊,点起身边的随驾重臣和亲兵千余人,二话不说也杀了过去。

    四百对一千,如果指挥得当其实也有的打,可惜耶律重元父子谋反还差火候,冲的最积极的耶律涅鲁古由于位置太突出,上去就被道宗亲兵一箭射死。耶律涅鲁古是叛军的重要首领,首领死了叛军阵脚大乱很快败下阵来,耶律重元逃到大漠,后来自杀身亡。

    也许是辽国注定要衰落,道宗前脚刚送走作乱的耶律重元父子,后脚又开始宠信奸臣耶律乙辛,将他从一名中层官员一步步提拔官至太师。

    耶律乙辛的作风与北宋后来的蔡京作风很类似,都是通过政治投机上位,上位后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但随着太子耶律浚逐渐长大参与处理朝政,耶律乙辛渐感事事掣肘,要想继续把持朝政,就得除掉太子。

    想要除掉太子谈何容易?太子是皇后萧观音亲生儿子,萧观音娘家是后族世代为后,朝中掌权军中掌兵,他耶律乙辛头再铁也不敢去硬碰硬。

    处心积虑的耶律乙辛没有等太久,皇后萧观音居然露出可乘之机。当时道宗终日游猎不理朝政,辽国皇帝虽然有游猎的传统但也有在行宫处理朝政的传统,道宗继承传统只继承一半,光打猎不上朝。萧观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劝道宗,打猎的同时咱也处理处理朝政不是?

    道宗这个皇帝,本事不咋地自尊心却很强,对于自己结发皇后的劝谏异常反感,逐渐冷落了萧观音。

    满朝文武大臣都看得出来皇后失势了,耶律乙辛也意识到机会来了。史书记载萧观音精通诗词,道宗冷落她之后便常常在后宫吟诗作对,打发寂寞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