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插曲结束后,众人又等了将近半小时,这才听到有太监大喊:“吉时到,百官觐见!”

    话音落下,一众文武大臣缓缓向前移动,保持着完整阵型,进入太极殿中。

    韦安平和李孝恭负责打头阵,身边还有刚刚凯旋而归的柴绍。三人本来站成一排,但韦安平不想太过高调,干脆放慢半步。

    入殿之后,才发现李世民早已坐在龙椅上等候。

    看到文武大臣入殿,李世民也连忙起身,以示迎接。

    看到韦安平后,李世民微微一笑,示意道:“先生,来此上座!”

    “不了不了。”韦安平连忙摆手:“我跟河间郡王聊得挺好的,跟郡王坐在一起就行了。”

    “哦?”李世民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李孝恭。

    他对自己这个堂兄十分了解,虽然战功赫赫,位高权重,但却从不贪恋权位,前几年被人诬告谋反,一句话不说就交出了兵权,并且任凭朝廷处置。

    后来被赦免后,又当了宗正卿,目前已经升到了礼部尚书,但却再也没有机会掌兵了。

    “陛下!”看到李世民在观察自己,李孝恭连忙拱手解释:“臣十分喜爱先生写的戏剧,所以刚才在外面跟先生探讨了一番,如今意犹未尽……”

    听到是戏剧的缘故,李世民顿时放下心来,点头道:“那就去吧。”

    见过了二人,李世民接着又与其他功臣一一闲聊了几句,都是一些称赞和溢美之词。

    待所有人都入殿后,众人才纷纷落座,随后就是一连串的仪式流程。

    作为新皇,李世民当然要发表一下讲话,先是总结了过去几年,大唐取得的功绩,包括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梁师都等,最终一统天下。

    紧接着,开始着重表彰在关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大将。

    比如平灭萧铣、俘虏辅公祏的李孝恭。

    比如曾与他并肩作战,又在前不久与突厥大战,并且取得大胜的尉迟恭。

    又比如为马拔箭,关键时刻救他一命的丘行恭。

    还有一直负责后勤,在他登基后,又潜心辅佐的长孙无忌。

    每说到一人,李世民就会将对方叫出来,随后共饮一杯,以示敬贺。

    说到兴起时,他甚至还会张口念几句诗。

    韦安平虽然没有参加过大战,但听李世民这么一说,也仿佛亲身体验了一番,对眼前的这些人物,愈发佩服和感慨!

    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这种群英荟萃的场面了。

    从李孝恭开始,到场的文臣武将几乎都被李世民点了一遍,就连苏定方也得到了点名表扬,说他有勇有谋。

    到了最后,李世民的目光看向韦安平,随后大笑道:“对了,还有我们的先生!”

    “长安城外一战,还有灭梁之战,先生的火药居功至伟!”

    “陛下谬赞了。”韦安平连忙站起来回应。

    “关于火药,朕不便多说。”李世民笑道:“但朕要告诫在座的诸位,不要轻视此物,未来的战场上,火药才是真正的主宰!”

    “臣深有体会!”柴绍第一个站出来附和道。

    “是啊,臣也佩服无比。”薛万钧也跟着感慨道。

    李世民点点头继续道:“而且先生说过,火药的潜力无穷,还远未被开发出来,希望众爱卿日后可以同心协力,为大唐再创辉煌!”

    点名表扬结束后,正式的封赏才开始。

    韦安平没有去关注别的,就听到李世民给他封了一个“岭南郡王”的爵位。

    他本想拒绝,但李世民的一句话,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

    “先生,名正才能言顺!”

    “好吧。”

    反正只是个爵位,封就封吧,只要别让我当官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