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隋末战乱十余年,具体死了多少百姓无从统计,但据后世考证,至少损失了一半的人口。

    也就是两千万左右!

    晚晚以前的丈夫和孩子,只是这两千万中的一个数字,一不注意就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

    后世有个古墓派公知,人虽然是傻x,但她的话却没错——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但愿,世界和平吧!

    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后,韦安平忽然苦笑出来,因为他知道未来的大唐不会停下战争的脚步……

    灭突厥,灭高句丽,灭吐谷浑,征服新罗、百济,还有西边的吐蕃、回纥、大食,南边的南诏,东边的倭国等等。

    战争似乎永远不会停歇,外敌似乎永远不会消失。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唐这块地方,实在是太富庶了。

    相比起四周国家的穷困潦倒,蛮荒苦寒,大唐就是所有外人眼中的肥肉,谁都想来啃一口。

    哪怕被崩碎了牙,被打歪了嘴,也无所谓,只要能吃下一口就够了。

    更何况,大唐不可能永远强盛下去……

    “难道要走后世的路,建立大唐命运共同体?”韦安平苦笑着想道。

    对于这个问题,哪怕他有未来千年的眼光,依旧看不清它的走向。

    难道文化征服才是正确的道路?

    不行!

    萝卜和大棒,都不能少。

    胡思乱想了许久,身旁的晚晚也停止哭泣,安静地睡着了。

    韦安平将她轻轻放下,随后走出了房间。

    第二天一早,庆功宴的请帖便送到了府上。

    看着这张请帖,韦安平忽然想到了自己曾经跟李世民说过的话。

    当初李世民要将麾下的文武大臣介绍给他认识,他说等庆功宴上再介绍,结果一等就是好几个月。

    这几个月里,那些大臣肯定是认识他了,但他却不认识几个。就连李孝恭这样的猛人,也是前几天在青楼里才认识的。

    “先生,陛下有话对您交代。”送请帖的内侍太监忽然说道。

    “什么话?”韦安平有些奇怪。

    “陛下说,庆功宴上,将会有番邦之人参加,还请先生做好准备。”

    “外国人?”韦安平顿时惊讶不已,随后猛地想到了什么,连忙问:“是不是遣唐使?”

    “什么是遣唐使?”内侍太监一脸懵逼。

    “呃……难道说还没来?”韦安平挠了挠头。

    历史上小日子的遣唐使可是相当出名的,尤其是安倍仲麻吕,还给自己取了个大唐的名字叫晁衡。

    晁衡不但仰慕中华文化,还十分努力学习,并且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成为了大唐的官员。

    他私下还与诸多名人交往,包括李白、王维等人。

    后来晁衡归国,船只失事,李白还以为他死了,亲自写了一首《哭晁卿衡》的悼亡诗。

    就凭这首诗,晁衡成了名垂千古的遣唐使。

    “都有哪些外邦人?”韦安平忍不住问道。

    “有高句丽、新罗、百济、南诏、吐蕃、回纥、倭国……那些番邦小国多如牛毛,一个小城也敢妄称一国,在下实在记不太住。”内侍太监小小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