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天后,所有好奇的百姓都得到了答案。

    四大青楼即将轮流上演名叫《化蝶记》的戏剧,而第一场就在平康坊的挹(yi四声)翠楼演出。

    作为长安城里最顶尖的青楼,这里的消费水平也是顶尖的,因此第一场的观众并不算多。

    但能来这里看热闹的人,绝对是非富即贵。

    为了配合演出,挹翠楼特意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不但背后有幕布,前台也有一道幕布挡着着。

    节目还没开始,底下的观众就有些等不及了。

    “快点啊,我们花了大钱,就为了看这个台子?”

    “就是,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要不别演了,让意歌娘子出来唱一曲得了。”

    “众位看官别急,马上就好了。”老鸨听到动静,连忙出来安抚观众,同时也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毕竟这是第一次演出,谁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话音刚落,一道画外音从舞台上传来。

    “小子姓张名三,家住长安城边,家中无屋又无田,生活惨兮兮,每天进城掏水道,直至来到崔府前……”

    画外音唱完,台前的幕布缓缓拉开,少年张三出现在众人眼前,身旁还有一名睡在地上的中年男子。

    只见张三推了推男子,说道:“大人,快快起床去掏水道了。”

    “不起!不去了!”男子嘟囔道。

    “不去就没饭吃,要饿肚子了。”张三道。

    听到这话,男子才不情不愿地起床,随后带着张三走出大门,一路上张三都兴高采烈,似乎去做什么开心的事。

    随后幕布拉上,画面一转,父子俩来到一个挂着“崔府”牌匾的大门旁。

    随后开始做模做样地掏水道。

    ……

    看到这里,台下的观众还是有些蒙圈,因为看不懂……尤其是无实物表演的掏水道,实在是有些抽象。

    但很快他们就看了进去。

    下一刻,崔府的大门里冒出好几个人,一名儒生带着两名弟子,开始读书。

    听到读书声,张三立刻抬起头看向崔府高大的院墙,很快就听得入神了。

    紧接着便是先生考教两名弟子,结果弟子答不上来,反而是墙外的张三答出来。

    先生听到张三的答案,好奇的走出来,发现是个贱民后,非但没有丝毫嫌弃,反而又单独考教了一番,结果张三还是对答如流。

    于是,先生看中了张三的聪明才智,向崔府老爷极力推荐。

    崔府老爷一开始十分厌恶张三,但随口问了几个问题后,也开始惊讶于张三的才能,于是要求张三签下卖身契,这才同意他成为崔家公子的伴读。

    剧情到了这里,大多数观众都看了进去,尤其是接下来的一些有趣情节,都是在张三和崔家公子之间发生,还包括了崔家小姐的戏份。

    在一片欢乐和逗趣中,几年过去,张三长大了。

    而那位跟他十分要好的同学却不见了,详细打听后才知道,那竟然是崔家小姐。

    演到这里,第一个谜底揭开,台下的观众们笑成一团,因为张三错愕的样子,实在是有些太过好笑。

    随后,张三得知了崔家小姐不来的原因,紧接着双方私下往来,暗生情愫,很快就互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