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琴宛本在吴嫔宫外,闻声进了屋,忙道:“没什么旁的,许是后院那些兰花香气馥郁,惹了些猫儿抓挠,我这就去看看。”

    绿莺颔首应了下,这才安心继续为吴嫔舒缓身子。

    “自孟瑶走了,我这心里总不踏实,你们这两天上些心,看着些,勿再要生人搅扰了。我这几天吐的厉害,若被哪个看见,恐又要招惹灾祸。”

    吴嫔轻摇了把圆扇,闲适的晃着,自今日修葺房屋的侍人走后,她总觉得这屋内人味儿过重,久散不去。

    绿莺知道这些事的紧要厉害,便应道:“奴等都省的,娘娘如今怀有身孕,还是安心静养的好,这些劳心的事儿还是交给奴等吧。”

    吴嫔心突突的厉害,见绿莺懂事,好歹身边还有个知底细的人陪奉着,也算有些慰藉,于是便歇下睡了。

    自孟夫人被接进宫以来,秦观月便每日陪在母亲身边。

    虽然二人不便去清平观以外的地方,但春生草长的时节,即便只在后院里赏赏花,只要是母女相守在一起,便无比开怀。

    若云与莺儿前段日子就被顾珩调出宫外,给她们放了长假,让她们去南边游山玩水散心。

    两个小姑娘开心的不得了,拿了银钱便感恩戴德地往宫外去了。

    如今清平观只有墨隐在旁伺候,早在秦观月刚入宫的时候,墨隐便知晓她身世的内情,眼下她们能够重逢,墨隐自然也为秦观月高兴。

    天气渐热,墨隐撤了冬被,改换上早春适用的锦华被。春光下,秦观月与母亲端了矮凳坐在院里,边缝制新衣边谈聊家常。

    孟夫人手中的是一块艾绿色的料子,是先前顾珩特意为秦观月留的。

    之前秦观月一直穿宫女服制的衣裳,如今要陪母亲,这几日暂时不往吴嫔那处去了,总算有些机会穿自己的衣裳。

    孟夫人的手一向巧,从前贫苦的时候,还常常做些手工换钱。

    孟夫人将料子往秦观月身上比划了大概,又将料子收回眼前。

    她看了眼秦观月已经裁好雏形的荼白浮华锦,笑问道:“看着形状比你的身形大了很多,是做给谁穿的?”

    她是要做给顾珩的,但不为其他,只是出于感谢。

    秦观月被娘亲轻易窥透了心思,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或许娘亲已经敏锐地察觉了什么,但至少现在她还不知道该怎样对娘亲交待她与顾珩的关系。

    似乎他们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见不得光的。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锦布,指尖微微泛白:“我手艺不精,娘亲是知道的。”

    孟夫人了然于心地笑笑,并没有责难问责:“那位先生是个好人,虽然我不知道他的身份,但他应当是个读书人,言谈有礼,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孟夫人点到即止,没有说透。

    在与娘亲重逢之前,秦观月从没有思虑过这些问题。对于顾珩,也不过只是利用,利用他保命,利用他救出母亲。

    而今这些险境一一化解,反倒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了。

    似乎的确如娘亲所说,她应该好好想一想她与顾珩之间的事了。

    虽然如今她对顾珩的爱意并不浓重,但至少顾珩真心待她好,若能一直这般庇护着她与娘亲,也的确是值得选择的。

    春风拂过柳梢,带来了一阵沉沉的乐声,秦观月不可思议地蹙了眉头。

    燕帝病重,如今上到后妃下至宫女,身上连一点艳颜色都不敢有,怎么还有人敢在宫中行乐。

    正巧墨隐收了被衾路过,秦观月叫住她问道:“外头是什么声音?”

    “似乎是柔安公主为了替陛下祈福延寿,特请丞相坐镇,与众学子在宫中办一场讲经会。”

    墨隐抖了抖被衾,看见秦观月脸色不对,声音渐渐没了底气:“丞相他没和娘娘说吗?”

    秦观月手中的浮华锦被攥出了一道道皱痕,她眉梢也染渡上了淡淡的愠色。

    难怪今日她迷迷糊糊睁开眼时,看见顾珩特地换了那身苍青道袍。

    原来是应了柔安公主的邀,要去与别人讲经论道呢。

    秦观月冷着脸起身,膝上的浮华锦掉落在地上,她也没有弯腰去捡,反而刻意把它踢到了一边。

    讲经会延续了约莫半个时辰,行法事前,有三两名学子叫住顾珩,想与顾珩深论其中几句含义。

    顾珩尚未开口,陆清漪便领着侍女款款向几人走来。

    几名书生看见柔安公主,局促地收起了书卷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他们一个比一个头埋得更低,生怕冲撞了公主惹出祸事。

    哪知一只纤纤的柔荑缓缓将他们扶起,几名学子受宠若惊地抬起头,看见公主的眼中漾着柔婉的笑意。

    “你们都是读书人,大燕的文教还需要你们传扬。只是今日我与丞相——”

    她刻意将自己与顾珩放在一起,显现出几分无故的亲密来。话说到这里,她略含羞赧地顿了顿。

    “今日的讲经会,我与丞相意在为父皇祈福,几位若是想与丞相论学,不若等来日可好?”

    千金之躯的公主没有一点儿架子,反倒好言好语地和他们相劝,纵然是再不懂事的人,也不好驳斥她的面子。

    领头的一名学子拱手行礼,面露愧色:“是我们考虑不周,只顾着仰慕丞相才名,一时唐突了。愿陛下洪福齐天,圣体康泰,既如此,我等便不多打扰了。”

    其余学子纷纷附和,告离了此处。

    不远处,秦观月站在一壁花墙后,将才的场景,尽被她收入眼底。

    学子们集聚而散,路过秦观月身旁时,两三句零碎的议论声,也被她听见。

    大抵都是在说丞相与公主郎才女貌之类的话。

    不知为何,听见旁人将顾珩与别的女子放在一起比较,秦观月心里泛起一种莫名的滋味,像是咬了口酸果,又像是有把火在烧。

    她将冰冷的目光投向那边的两人,正巧与顾珩的视线交汇。

    她只是面色平静地剜了顾珩一眼,头也没回地转身便走。

    走到拐角处,她停下了脚步。

    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她便看见一角苍青色的衣角显现,随之顾珩的面容出现在眼前。

    “月娘,你怎么来了?”

    秦观月轻柔地笑,笑意却不达眼底:“听闻今日丞相要在圆潭观前,讲古佚经法,我也想来学一学。”

    顾珩轻声一笑:“你何时对这些感兴趣了?往日不都是睡不着的时候,才要我说与你听吗?”

    这句话无疑是在火上浇了一把油,她最在意也最自卑的便是自己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