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今日宫保在拜师宴上大出风头,让赵弘安这老头心中是分外高兴。

    毕竟他早已答应了要举荐宫保入仕,宫保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越好,他这举荐之人,自然就愈发的有面子。

    谁成想,窦轨这位“仇人”居然跳了出来,口口声声说要举荐宫保入仕为官,这在赵弘安看来,简直就是横刀夺爱,欺人太甚!

    甚至赵弘安觉得,这比窦轨一年内,随便寻了由头责打了他数百次还可恶。

    叔可忍,婶婶不能忍!

    赵弘安挽起袖子,就准备上前与窦轨拼命时,却听王珪出声了。

    “多谢大都督好意,不过之前赵公却已然答应要举荐守拙出仕,就不劳烦大都督费心了。”

    窦轨闻言,轻蔑的暼了赵弘安一眼,那眼神刺激得赵老头血压差点突破天际。

    “无妨,举荐人才乃是我等为官者的责任,赵公能举荐,本督自然也能举荐。难不成赵公那从五品的官品,举荐守拙入仕,还能超越八品不成?本督决定了,要向朝堂举荐守拙为宣义郎。”

    窦轨这话一出,大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宣义郎,从七品下的文散官。

    切莫觉得从七品的官职低了,要知道那些春闱科举入仕的考生,入仕之后大多也只能被授予八九品的官品。

    比如杜牧、张九龄,皆是进士及第,被授弘文馆校书郎,正九品上的职官。

    颜真卿,登进士第,授官监察御史,正八品下。

    李商隐、陈子昂这些历史名人,进士及第后,授官秘书省校书郎,正九品下……

    而且参加春闱,也并不是考上进士及第就能为官。

    韩愈进士及第后,三次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都失败了。最后还是被人推荐,才授了秘书省校书郎,从九品下的职官。

    由此可见,当日赵弘安那老头,为了还宫保的人情债,绝对不算吝啬。虽然只是从九品下的文散官,却也是多少大唐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官身。

    宣义郎,从七品下,若是被吏部授官,便已经可以在下县担任县令,或者御史台出任主薄、在下州出任长史的官职了。

    在众人看来,宫保这几乎等于一步登天,起点高的可怕。

    毕竟在王府大堂里,今日来参加拜师礼的宾客,不少人的官品,都未必有宣义郎高,如何能不让众人惊讶。

    不过唐初的官制,便是这般随意,并没有明清两代那么严格完善。

    袁天罡身为道士,仅仅因为给窦轨相了三次面,就被窦轨举荐为正七品上的火井县县令,这种事情,在明清两代是无法想象的。

    赵弘安被窦轨的话,给堵的差点一口气没有喘上来,一张老脸憋得通红,却是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只是从五品的行台郎中,如何能与窦轨这位从二品的益州大都督相提并论?

    王珪也被窦轨的话说得一愣,神色复杂的看看宫保,朝他投去了一个抱歉的眼神,然后扭头朝窦轨拱手致谢。